清朝后期的团练制度为何不能长久发展
国内阶级矛盾激化,起义不断,国外列强虎视眈眈,晚期清政府内外交困,狼狈不已。数百年的安逸享乐,清政府正统军早已腐败不堪,战力低弱,一击就垮。
无奈之下,清政府大兴团练制度,屡立奇效。清政府却对团练猜忌重重,用完即弃。内部组织涣散,各自为政,团练制度弊端良多,注定被历史尘埃淹没。
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,公元1644年,满洲贵族在明朝降将吴三桂的带领下,攻入京师,正式成为统治中国的中央政府。
满族能够成功入关,除了得益于将领的英明指挥之外,最重要的还是满洲贵族的军事力量十分雄厚,而从满族入关到清朝走向灭亡,清朝的兵制先后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满族入关以前,八旗兵是满洲贵族的主要军事力量。满族人生性好战,一旦有战事发生,全民皆兵,八旗兵在最鼎盛的时期兵力达到数十万。八旗也是满族入关最重要的依仗,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八旗入关之后,兵力持续增大,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具有强大的战斗力,曾多次平定新疆、西藏的内乱,维护了清王朝的统一。而当时的清王朝也饱受沙俄殖民军的侵略,八旗军统计侵略者,并成功收复被沙俄占领的雅克萨城。
八旗兵真正走向没落是在乾隆中期以后,长期的和平统治滋生了安逸之风,再加上当时的统治阶级已经生活日渐奢靡,也带动着八旗子弟开始骄傲自大,贪图享乐,曾经在战场上不惧生死的旗兵子弟都成为了清王朝的寄生虫,整个八旗军毫无战斗力可言。
乾隆逝世以后,清朝廷的奢靡之风更甚,整个清王朝已经腐败不堪,百姓苦不堪言。而清王朝统治者本来就是满族,这也招致了很多中原汉人的不满。实际上,从清王朝入关以来,就陆续有汉人农民团体起义。
民间农民起义的规模越来越大,八旗军却如同一盘散沙,早已经没了入关时的锐气,面对农民起义节节败退。
看到八旗军不堪重用,清政府统治者在无奈之下,就想出了一个方法:用汉人汉人起义,也就诞生了清朝最初的团练制度。团练制度实际上就是由全国各个地方组建的地方武装力量,实际上就是一种民兵组织。
在清政府号召推行团练政策之前,各个地区的地主乡绅就利用自己的财富,吸引了一大批乡民,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力量。因为当时很多农民起义第一个打击的目标就是地主乡绅,地主乡绅们也就花钱养着这些武装力量,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。
团练制度真正的兴起,是清朝统治者组为了当时势头正盛的“白莲教”。由于清朝正规军的无能,清廷根本没有可用之兵,地方团练制度就正式成为了清朝廷的主要军事力量。最终在各个地区团练的努力下,白莲教被。
战争开启,清朝正统军不堪一击,列强相继侵华,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激发了全国各地民愤,太平天国运动兴起。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正统军根本无力抵挡太平军的冲击,太平天国发展的越来越大,不到半年时间就占领了整个中国的南半地区,让清政府统治者十分慌张。
此时的清政府再次将叛乱的希望寄于团练制度身上,再次下令各个地区大兴团练政策,清朝名臣曾国藩就是因为团练制度而组建了湘军,将整个湖南的财力、人力、物力量整合到了一起,最终发展成为了对抗太平天国的中坚力量。
最终,团练制度再次取得奇效,清政府再次用汉人了汉人,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被成功,团练制度再次维护了清朝统治者的统治地位。
而这样一支清朝统治者手中的有力武器,却一直没有受到清政府统治者的重视,在清朝后期的团练制度没有获得长久发展,原因为何?
一方面原因源自清政府。清政府并没有真正的重视团练制度,根据史料记载,清政府只是鼓励各个地方兴办团练,但是从来没有下拨过财政军费。晚期的清政府已经内外交困,没有钱来给各个地方团练,所以,团练的经费都是地方乡绅自行筹措,也是自行发放的。
因此地主乡绅们发放军饷十分随意,使得众多团练中的民兵不满,并最终导致团练制度走向衰败。曾国藩也曾经说过,“团练之难,不难于操习武艺,而难于捐集费资。”
此外,很多怀有恶心乡绅利用团练制度来中饱私囊,团练在这些小人手中完全变成了压榨乡民的工具,恐吓勒索威逼利诱无恶不作,普通平民对这些团练也有诸多不满,
晚期清政府实际上是很惧怕地区团练的。如果放任团练一直发展成十分大的规模,对于保家卫国来说确实是一个好事,但是保不准哪一次的利益冲突就会导致团练群体的倒戈相向。
当时的清政府统治者也知道清朝正统军根本不堪一击,一旦团练倒戈,后果不堪设想。所以,清政府对团练是又爱又怕,每在每次成功起义之后,都会第一时间将团练撤销。
另一方面则是源自于团练制度本身。团练虽然屡次立下战功,但是真正实力强劲的地区团练并不多,大多数的团练作战能力是十分薄弱。
团练成员的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农民和一些无所事事的市井无赖,纪律涣散,也从来不参加正规训练,作战能力于平常人无异,实际上是一群乌合之众,与正规军是天差地别。
而团练的领导者,很多都是市井勇夫,或者是一介书生,如同李鸿章、曾国藩者寥寥无几。他们大都只会纸上谈兵,又怎么能够带领团练获得更大的发展呢?清政府并没有给他们配备先进的作战器械,乡绅地主自然也不会花钱去买作战器械。
此外,团练实际上是归属于乡绅地主的。团练最开始也是乡绅地主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成立的队伍,虽然清政府推行了正规的团练制度,但是乡绅地主还是以保证自己的利益为主,其次才是保证整个国家的利益。
因此,两个或者多个地方团练之间会有矛盾和冲突。团练在很多地方都被正规军所歧视,经常被官方的人侮辱,很多清朝正规军甚至将团练的人当作苦劳力,指挥他们干杂活。这就导致了团练与正规军之间是有矛盾的,多种矛盾严重限制了团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。
清朝的团练制度是一种内外交困下的无奈之举,造成这种窘迫场面的不是别人,正是腐朽的清王朝自身。即使是面对如同救命稻草一般的团练制度,清朝统治者还是满怀猜忌,极力压制,却不思合理利用之法,实乃腐朽至极,清王朝的灭亡,是历史所趋,更是民心所向。
拿破仑曾经说过:如果没有军队,也就没有政治的独立和人民的自由,古往今来,数个朝代的起起伏伏表明,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是其富强崛起的牢固根基,更是国际地位的象征,尊重,是靠一刀一枪的打出来的,弱肉强食从来都是这个世界亘古不变的法则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